随着工业革命的推进,人类经济活动的规模和强度不断增加,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和对环境的影响也日益加剧。20世纪中叶以来,一系列重大的环境污染事件频繁发生,伦敦烟雾事件、日本水俣病事件、苏联切尔诺贝利核泄漏事件等,以及2023年日本福岛核污染水排放,这些事件引起了公众对环境问题的高度关注和强烈不满。公众开始要求政府采取措施保护环境,加强对企业环境行为的监管。
在此背景下,政府和相关机构开始思考如何对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进行有效的监督和评估,为资源环境审计的蓬勃发展奠定了社会基础。各国家、国际组织纷纷出台相关政策法规,美国在20世纪70年代颁布了《清洁空气法》《清洁水法》等一系列重要的环境法律。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积极倡导各国开展环境审计,并提供技术支持和培训。最高审计机关国际组织(INTOSAI)将环境审计作为重要的工作领域,制定相关的审计准则和指南。系列举措推动了资源环境审计在全球范围内的发展。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一直作为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2024年8月,我国发布《自然资源部关于保护和永续利用自然资源扎实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实施意见》,落实“双碳”政策、促进高质量发展成为时代的主旋律。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是党中央立足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为适应时代需求,本书聚焦资源环境审计领域,深入探讨其理论基础、评价体系以及实践应用等问题。对资源环境审计进行全面剖析,以期为关心资源环境问题的各界人士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共同为构建绿色、可持续的未来而努力。本书在环境资源审计体系的引领下,从资源环境的形态出发,围绕固、液、气等开展研究。同时,根据资源环境的不同类型,结合草原、森林、沙漠等形态开展审计研究,深入探讨能源管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绩效审计。此外,紧随时代变革,高度关注乡村振兴背景下田长制、路长制等的发展,并分析了数智化环境下ESG审计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资源环境审计研究》由重庆理工大学会计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王海兵和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副院长、正高级会计师段绪坤担任主编,负责全书的框架内容设计和总编撰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