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金融书网
返回首页

客服系统

您的位置:教育结果公平视角下贫困家庭子女的义务教育补偿机制研究

教育结果公平视角下贫困家庭子女的义务教育补偿机制研究
现价: ¥62.0
定       价: ¥62.0
好  评  率:

7529 人已阅读此图书,

95% 好评 ★ ★ ★ ★ ★

作       者:方超 著
出  版  社: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购买此书的还购买了

   期货法律法规与职业道德(第二版)

   在线购买

   量价关系 透视股票涨跌脉络

   在线购买

   期货稳定性盈利策略

   在线购买


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手段, 也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政策工具。我国在消除绝对贫困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 但在解决相对贫困与减少收入差距方面, 依然任重而道远。未来如若不能更进一步缩小相对贫困群体比重、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 共同富裕与中国梦的实现将面临掣肘。 教育有机会、过程与结果三类公平, 与收入及收入差距关系最为直接的是教育结果的公平。可以想见, 随着共同富裕事业的推进, 教育结果公平将变得越来越重要。教育投资具有典型的累积性特点, 后期教育结果的非公平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早期教育结果的分配状况, 因此针对教育结果公平的研究, 应优先考量义务教育结果分配公平性的财政的、经济的与社会的效应。


自教育生产函数诞生伊始, 政府、家庭、同伴与邻里特征就被认为是影响学生发展最为重要的四大因素。教育经济学、劳动经济学以及教育社会学等人文社科领域的学者围绕这四大因素对教育生产与结果的影响这一主题, 开展了诸多丰富有益的学术研究。然而, 经典选题伴随着经济体制改革与社会变迁, 在家庭经济文化背景阶层分化的现实状况下又重新焕发出新的时代意义。譬如, 当前义务教育结果在不同收入家庭子女之间的分配状况如何? 宏观维度上的公共教育财政投入、中观维度上学校信息化的基础设施建设、微观维度上的家庭教育支出水平, 哪一方能够更好地推动不同收入家庭子女发展? 进一步地, 学前教育经历、家庭信息技术利用以及本地—流动儿童的身份特征对于义务教育结果公平又会产生何种影响?当前公共教育财政投入与家庭教育支出对于教育结果及其分配分别具有怎样的效应, 两者之间究竟是挤入还是挤出关系? 决策者又应以何种模式科学地补偿经济困难家庭子女的义务教育结果, 以消除教育结果公平对家庭经济文化背景的阶层依附性?


方超老师的专著《教育结果公平视角下贫困家庭子女的义务教育补偿机制研究》对上述若干重要研究议题作出了有力回应。他充分借鉴与改造教育生产函数提供的理论与实证分析框架, 通过微观数据研究构造出准实验的研究设计, 就政府、家庭、学生以及社区等影响因素展开系统性的实证研究, 在充分考虑社会变迁、家庭经济文化背景阶层分化、学生发展存在差异的基础上, 以经验证据为导向, 为科学构建贫困家庭子女的义务教育补偿机制、推动基础教育迈向更加公平且更具质量的新发展阶段提供了可行的政策方案。


我与方超老师同在一个科研团队, 有着密切的科研合作关系。方超老师对教育经济学研究始终抱有极大的热情, 坚守教育经济学研究范式与传统, 不追风、不赶潮, 愿意“重拾”教育经济、教育财政领域的经典议题,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尝试以新的研究设计, 将教育经济与教育财政因素纳入到统一分析框架之下开展因果研究, 使相关经典议题研究焕发出新的活力与生命力。我想这不仅是对教育经济学统的创新性传承, 亦有助于我国教育实证研究范式的转型。


南京大学 黄 斌

2025 年1 月



技术支持电话:021-58361795
沪ICP备13035302号-1   公安备案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营业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