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金融书网
返回首页

客服系统

您的位置:发展新质生产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新实践——长江产发院研究报告选编(2024)

发展新质生产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新实践——长江产发院研究报告选编(2024)
现价: ¥92.0
定       价: ¥92.0
好  评  率:

2351 人已阅读此图书,

92% 好评 ★ ★ ★ ★ ★

作       者:张月友 陈柳 编著
出  版  社: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购买此书的还购买了

   (2025资产评估考试)资产评估师考试考前冲刺

   在线购买

   【2025最新版】经济法基础全真模拟试题

   在线购买

   【2025最新版】初级会计实务全真模拟试题

   在线购买

从20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我国在欠发达的二元经济结构中推进实现“四个现代化”战略,一直强调要以工农业现代化为核心实现赶超战略目标。改革开放40多年来,随着中国经济在全球的崛起,解决实体经济基础弱化、产业结构不优等产业发展中的失衡问题也显得日益紧迫和重要,由此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提出夯实产业发展基础的命题。


党的十九大报告从要素协同的角度,首次提出要建立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和人力资源相互协同的产业体系,在此基础上,党的二十大报告进一步提出了要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目标。目前,对于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内容,我国形成了框架性、方向性的阐述,但尚没有对其内涵作出明确的定义。这为日后因技术进步而动态化地调整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建设内容留出了空间。


在这一背景下,新质生产力的培育和发展显得尤为重要。新质生产力不仅包括传统的工农业现代化,更涵盖了新兴产业的发展和未来产业布局,以及对传统产业的颠覆性重构。它代表着知识技术密集、创新能力强、附加值率高的产业系统,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核心驱动力。


理论界一般认为,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就是以实体经济为基石,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以资金、人才等关键要素为保障,打造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竞争力强的现代产业体系,实现全要素生产率和经济效益持续提升。当然,我们也可以从结构要素入手,把现代化产业体系定义为在结构、组织、技术、金融、政策等层面具备全球竞争力的新兴产业体系;或从产业升级入手,把现代化产业体系界定为是对传统产业体系的生产模式和技术经济范式进行颠覆性重构的现代化产业模式和组织运行系统等。


其实,无论是从什么角度来界定现代化产业体系这个范畴,都是指现代知识技术密集、创新能力强、附加值率高的产业系统。因此,现代化产业体系就是国家现代化的物质基础和载体。在这一过程中,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将起到关键作用,推动产业体系向更加高效、智能、绿色的方向发展。


全面理解现代化产业体系以及相关的基础问题,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战略目标中最重要的问题之一。当前国内理论界对现代化产业体系的研究日益重视,但是现有的研究成果大多限于对政策文件的解释和解读,实践中迫切需要从基础理论方面对现代化产业体系及其相关问题作进一步的深化分析,如:为什么说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基础?提出从实现工农业现代化到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具有什么样的时代背景、现实约束和政策含义?现代化产业体系的目标和建设内容究竟是什么?面临复杂的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我国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过程中将会遇到哪些严重的挑战,如何克服这些困难?等等。不认真地回答这些问题,在实践中就很难真正地理解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含义及其重要性、迫切性,更难以实质性地抓住全球产业结构和产业链重塑的机会。



技术支持电话:021-58361795
沪ICP备13035302号-1   公安备案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营业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