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根据涉税争议案件涉及重点不同划分为发票违法、税收征管、涉税行政行为与刑事司法行为的衔接、偷税与逃避纳税义务罪、税务行政争议以及其他涉税争议六大部分,从工作实践中搜集提炼了共30个涉税案例。
第1-3号案例以“发票违法”为主题,介绍了新型的利用灵活用工平台虚开发票的问题,详细分析“不应开具发票而开具发票”和“应开具而不开具发票”的风险。第4-12号案例主要介绍了税收征收管理过程中发生的税务机关与纳税人的争议或引爆的税务风险,通常是双方对于同一交易事项或一系列交易事项形成的同一交易安排的交易实质和计税依据有不同的理解。第13-15号案例阐述了税收案件中涉税行政行为和刑事司法行为衔接的两种标准程序路径,即税先刑后和税刑交叉。第16-20号案例明确,构成偷税既要有手段的故意,也要有目的的故意。第21-27号案例既包含了对实体税务处理税务处罚的争议,也包含了对税务行政行为程序的争议。第28-30号案例虽然是由征税行为衍生出的其他类型的争议,如对抽象行政行为的争议、关于鉴证机构责任的争议等,但也给予我们有益的启示。
当纳税人与税务机关之间发生涉税行政争议时,司法机关需要以中立者的身份介入,而税收知识的复杂性和税收政策法规的多变性决定了司法人员难以轻易胜任裁判工作,除了一般的法理和行政法知识外,还需要具备财务和税务知识。因此,本书致力于从既有案例中厘清涉税案件行政执法程序和刑事司法程序的开展顺序,助力税务执法人员、处理涉税案件的司法人员发现程序瑕疵,规避执法风险。帮助纳税人、纳税人主管财税业务的工作人员和主管合规的工作人员,在日常管理中发现和准确评估财税合规风险,发起和应对涉税法律争议和衍生民事争议时,能更准确地预估诉讼风险和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