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十四五”规划将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加快推进科技自立自强,强化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党的二十大报告确定中国未来五年的任务是:加强基础研究,突出原创,鼓励自由探索,显著提升科技自立自强能力。到2035年的目标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
虽然我国在创新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整体创新水平的提升较快,但是我国基础科学短板比较突出,原始创新能力薄弱,存在微观层面和宏观层面“数量长足、质量跛脚”的创新困境。
中国企业的发展瓶颈在于探索性创新和利用性创新不平衡布局导致的结构性障碍,向利用性创新的偏离占69.82%,而向探索性创新的偏离仅占30.18%,存在以利用性创新为主的倾向。因此,平衡好探索性创新、利用性创新是实现双元创新的关键一步,也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的重要措施。
动态能力观强调企业适应动态环境以提升自身竞争力的观点,但是动荡的环境为双元创新的发展提出了挑战。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当今世界疫情影响深远,逆全球化思潮抬头,单边主义明显上升,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局部冲突和动荡频发,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在此背景下,本书以“双元创新运营机制的优化:环境波动性视角”为题,将分以下三个部分展开研究。
第一部分实施双元创新的基准检验。利用公司层面的面板数据,分别从全板块、主板、创业板三个层次研究环境波动性对双元创新四个维度指标的影响(探索性创新、利用性创新、双元创新平衡性、双元创新联合性),然后进行产权异质性、垄断异质性、专精特新异质性以及生命周期视角的进一步检验。研究表明,中国双元创新具有不同于西方国家的表现与特质,更具中国特色。
第二部分进行双元创新的中介效应检验。首先,分别从企业家信心和管理层持股两个渠道展开。企业家信心是环境波动性与双元创新四维度指标的中介变量,因为板块的不同存在遮掩效应和部分中介效应。其次,探讨企业家信心是通过哪个变量来影响双元创新四个维度的指标,中介效应检验表明,企业自由现金流是企业家信心和双元创新四个维度指标的中介变量,存在部分中介效应。在管理层持股方面,中介效应检验表明,管理层持股是环境波动性与双元创新四个维度指标的中介变量,存在部分中介效应。然后探讨管理层持股与双元创新的中介效应,每股收益是管理层持股与双元创新的中介变量,存在部分中介效应。本部分完成了数理分析、中介效应检验和链式中介效应检验。
第三部分进行双元创新的调节效应检验。本部分从政府减税和政府补助两个维度展开,探讨政府减税、政府补贴如何缓解环境波动性对双元创新的冲击,怎样才能提升双元创新。政府减税正向调节了环境波动性对双元创新的影响,随之又实施了政府减税与双元创新的中介效应检验。中介效应检验表明,企业利润是政府减税与双元创新的中介变量,存在部分中介效应。在政府补助方面,政府补助抑制了环境波动性对双元创新的影响。本书又尝试了政府补助与双元创新的中介效应检验。中介效应检验表明,各项税费返还是被解释变量的中介变量,存在部分中介效应。本部分完成了数理分析、调节效应检验和有调节的中介效应检验。
在论证过程中本书从四个方面进行尝试:在管理层持股对双元创新的影响方面,本书扩展了西方代理理论的应用范围。在环境波动性对双元创新的影响方面,检验了环境波动性与双元创新呈倒U关系。在变量衡量方面,采用反正切函数法测算双元创新的平衡性。在工具变量选取方面,采用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的环境波动性作为工具变量,有效地解决了内生性问题,丰富了环境波动性工具变量的选择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