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之一,能源体制革命是提升能源系统活力、优化能源配置效率、建设现代能源体系的重要体制保障,对能源消费革命、能源供给革命、能源技术革命具有重要促进作用。推进电力体制改革是能源体制革命的重点任务,电价形成机制、成本补偿机制改革是电力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现阶段,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储能成本补偿机制,对建立公开、公正、公平的价格形成机制、促进储能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非常必要也十分迫切。目前,市场各方对保障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责任划分、电力辅助服务公共品属性、电力辅助服务特点和价值体现等关键问题的认识仍不够充分、全面和统一,集中体现在新能源配置储能成本回收途径不明确、电力辅助服务成本难以有效疏导至电力用户、电网替代型储能成本纳入输配电成本缺乏核定标准、适应新技术新业态的成本补偿机制缺失四方面,需要进一步明确储能在新型电力系统中的功能定位,尽快建立满足新型电力系统安全调节需要、符合我国电力管理体制和电力市场发展阶段、充分发挥各类储能技术和成本优势且反映储能功能价值的成本补偿机制。
本书系统地梳理了国内外储能产业发展情况和有关产业政策,同时结合大量座谈调研、实地调研和成本调查,在进一步丰富完善储能、电网侧灵活调节资源、电力辅助服务内涵与外延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储能在电网侧、发电侧、用户侧的功能作用与经济学属性,提出了适用于不同应用场景的储能成本补偿机制。
在电网侧,应区分功率型和能量型储能,并以“功率成本+能量损耗成本”或“容量成本+能量损耗成本”为基础,对储能参与电力辅助服务产生的成本进行补偿,具体包括年租赁成本补偿机制和辅助服务即期市场成本补偿机制两种形式,这部分补偿费用最终以“容量电费”“辅助服务费”的形式由电力用户分担;电网替代型储能,其建设运营成本纳入输配电成本,最终以“输配电价”的形式由电力用户分担。在发电侧,储能建设运营成本或租赁成本可通过销售电能商品补偿。在用户侧,储能建设运营成本可通过销售能源商品、节约用电成本、降低限停电损失补偿。
除此之外,本书主要围绕建立辅助服务中长期市场和即期市场价格机制、用好灵活调节资源并加强辅助服务中长期市场相关储能设施建设统筹规划、优化调整新能源强制配储政策、新型储能是否均适用于容量电价、建立功率型和能量型储能成本核算体系、激发各类灵活调节资源参与系统安全调节的积极性等行业热点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有关对策建议,以期推动储能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促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并顺利实现“双碳”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