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的研究主要由四个部分组成:
(1)地方隐性债务产生的机理研究。从中央和地方的分税制改革、中央和地方的财权和事权划分、地方政府政绩考核机制、地方政府投融资体系、外部监督缺失等视角研究地方政府隐性债务产生的根本原因,从而为构建隐性债务披露保障机制奠定基础。
(2)隐性债务信息嵌入的会计体系构建研究。分别基于负债端和资产端,从隐性债务的内容甄别、会计确认、信息披露等视角构建隐性债务信息嵌入政府综合财务报告的会计体系。
(3)隐性债务风险信息扩展披露的体系构建研究,从风险评价指标体系设计、风险的分层次划分体系设计等视角构建隐性债务风险信息的扩展披露体系。
(4)隐性债务信息输入质量的保障体系构建研究。以隐性债务产生的路径和嬗变研究为基础,从隐性债务的动能保障机制、外部监督保障机制、制度供给机制等视角构建隐性债务信息输入质量的保障体系。
本书的创新点在于:
(1)试图将地方政府隐性债务计量、会计确认、信息披露等嵌入政府综合财务报告,从而弥补以往研究因采用不同的方法对隐性债务总量进行估计而导致结果偏差巨大的弊端。
(2)将金融机构的贷款风险五级分类方法嵌入政府债务风险四级分类中,从而修正了以往研究因缺乏从评价指标体系、预警动态标准体系等视角对隐性债务风险进行分层次精确划分而导致隐性债务风险控制没有针对性的缺陷,开辟了政府债务风险评价和控制的新思路。
总体而言,本书试图将隐性债务信息嵌入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并合理扩展,以达到提升政府财务报告质量和有效防范、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双重效应的目标。